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{{ 'product.set.open_variation' | translate }}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為什麼現代人常有排便不順問題?

為什麼現代人常有排便不順問題?

現代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影響

在台灣,「排便不順」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。

 

特別是辦公室的女生同事們,隨口聊一下就會發現,從20歲到50歲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排便不順、需要久蹲甚至便祕的時候。

 

造成這些困擾的主因,和現代生活型態息息相關。

 

長時間久坐、壓力大、熬夜或頻繁使用3C,都會讓交感神經持續亢奮,導致腸道蠕動變慢

 

飲食習慣是另一個關鍵。外食比例高、飲食精緻化,餐點油膩且缺乏纖維及營養素;即便偶爾補充水果、生菜沙拉,也很難彌補長期纖維不足的問題。再加上水分攝取不足,交互作用下,自然容易造成惡性循環。

 

這篇文章會帶大家了解:什麼叫排便不順?醫學上怎麼定義?也會分析常聽到的「酵素」與「膳食纖維」,是否真的能幫助排便?最後會整理出幾個實用的飲食建議及常見問題,希望幫助大家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。

哪些族群比較容易便秘,為什麼?

根據統計,台灣有超過 500 萬人有便祕困擾。此外,一些特定族群的問題又更為嚴重。

  • 兒童與青少年:研究顯示在亞洲,約有12%的學齡兒童都曾經歷過便祕主因包含:作息不規律、使用過多3C產品,以及偏食導致蔬菜水果攝取不足。 [Djurijanto, 2024]  。
  • 女性族群: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遇到排便問題,特別是懷孕或生產後骨盆底肌鬆弛,這些都會影響腸道蠕動。中山醫院資料甚至指出,久坐辦公的族群中,有一半以上都有便祕或痔瘡經驗,其中女性更是男性的3倍。
  • 高齡族群超過65歲的長輩中,大約有4成都經歷過。除了腸道隨年紀變得蠕動緩慢,長期服用的慢性病藥物(像是止痛藥、降血壓藥、補鐵劑)副作用,也會導致排便更不順暢。

統整一下這些族群的共通點,大都與「腸道蠕動減慢」以及「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」有關。

 

參考文獻

  • Djurijanto F, Lin SH, Vo NP, Le NQK, Nguyen-Hoang A, Shen SC, Wu CH, Chen JY, Nguyen NTK.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in Asia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EClinicalMedicine. 2024 Apr 8;71:102578. doi:10.1016/j.eclinm.2024.102578. PMID:38606167; PMCID:PMC11007433.
什麼叫排便不順?

什麼叫排便不順?

醫學上對於排便不順的定義

一般人常把「排便不順」理解成「好幾天沒上廁所」。但在醫學上,排便不順的定義其實涵蓋更廣泛,包括:「有便意但拉不出來」、「大便變細」、「大便大不乾淨」、「大便不成形」等狀況。

 

具體來說,一般臨床常見的判斷標準是:一週排便少於 3 次,或是每次都需要非常用力、糞便乾硬、排便不完全,就能被歸類為便祕引用資料:衛福部南投醫院】。

 

而國際上常用的羅馬準則IV【Rome IV,2016】,則列出更完整的判斷依據。如果在過去3個月裡,反覆出現以下症狀中的兩項或以上,就屬於慢性便祕

  • 一週排便次數少於 3 次
  • 排便時經常需要很用力
  • 糞便經常乾硬、呈塊狀
  • 有便意卻拉不出來,或覺得大便卡住
  • 排便後仍覺得不乾淨
  • 需要用手或其他方式協助排便

換句話說,便祕的定義不只是「幾天沒上廁所」,還需要注意是否「次數太少」「過程太辛苦」「上得不乾淨」等。一般來說,3 天一次到 1 天 3 次的排便頻率,都可以被視為正常範圍。

排便不順的常見型態

實務上,如果想先自我檢查,我簡單列出3點給大家參考:

  • 有便意但拉不出来:常常有便意,卻怎麼用力都上不出來,常見原因之一是水分攝取不足。建議成人每天至少攝取 1500–2000c.c. 的水分,觀察是否能改善。
  • 上廁所上不乾淨:上完後還覺得沒排乾淨,可能和壓力過大、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沒有完全放鬆有關。或者有些人排便時姿勢不對(例如坐姿角度太直)都可能導致。
  • 大便不成形或大便變細:如果超過一個月以上,便便長期呈現鬆散狀態,或是明顯變細,就要小心,可能和腸道蠕動功能有關,也可能是腸道結構或腸壁壓迫等因素造成。

每個人的狀況可能略有差異,但如果這些跡象已經持續超過 1 個月,就需要開始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;若超過 3 個月仍未改善,建議及早就醫,由醫師檢查找出原因,才能得到正確的處理方式

補充膳食纖維及酵素真的能幫助改善?

補充膳食纖維及酵素真的能幫助改善?

當排便出問題,上網查詢時,最常見的建議除了「多喝水、多運動」之外,就是補充膳食纖維和酵素。

 

不過事實上,膳食纖維和酵素在身體裡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。

  • 膳食纖維:就像腸道的「天然清潔刷」,能吸水膨脹,增加糞便體積,刺激腸道蠕動,幫助便便順利排出
  • 酵素:它主要的角色在於協助分解食物,讓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更好被消化吸收。消化過程更順暢,自然能減少腸胃負擔,間接改善脹氣或餐後不適。

接下來,我們分別看看膳食纖維與酵素的科學依據與實際功效。

膳食纖維的作用原理與科學依據

膳食纖維是改善「排便不順」最基礎也最有效的營養素。

 

它雖然不會被人體直接消化吸收,但卻可以在腸道裡發揮許多重要作用。

  • 增加糞便體積、刺激蠕動
    膳食纖維能吸水膨脹,增加糞便的重量與體積並刺激大腸壁的蠕動。1公克的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積約20倍。同時因為纖維能吸附水分,讓糞便更柔軟濕潤,進而預防與改善便祕【引用資料:台安醫院】。
  • 維持腸道菌相健康
    膳食纖維就是益生菌的「食物」。纖維吃得夠,益生菌才有能量發揮作用,讓腸道環境更穩定,同時也能提供腸道細胞能量,對免疫調節與代謝平衡都有幫助【Makki et al., 2018】。
  • 延緩消化與增加飽足感
    研究顯示,膳食纖維還能延緩食物在腸胃中的移動速度,增加飽足感,並幫助控制血糖與血脂,對糖尿病患者與代謝症候群族群都有益處【Soliman, 2019】。

 

參考文獻

  • Makki K, Deehan EC, Walter J, Bäckhed F. (2018). The Impact of Dietary Fiber on Gut Microbiota in Host Health and Disease. Cell Host Microbe, 23(6):705–715.
  • Soliman GA. (2019). Dietary Fiber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. Nutrients, 11(5):1155.

補充酵素真的有用?

酵素是什麼?酵素就是酶 (Enzyme)是一種蛋白質,主要功能是分解食物:(澱粉酶→分解澱粉,蛋白酶→分解蛋白質,脂肪酶→分解脂肪)。

 

酵素對排便有用嗎?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補充酵素能直接改善排便。它的主要角色是「幫助食物消化」。排便問題,單靠酵素並不能解決

 

為什麼許多市售酵素產品看起來有效?很多人補充酵素或酵素飲,會覺得排便變順暢,其實原因多半不是來自酵素本身,而是:

  • 產品裡額外添加了膳食纖維(如難消化性麥芽糊精),真正有幫助的其實是膳食纖維。
  • 部分發酵液中可能含有益生菌或發酵副產物(如乳酸),對腸道環境有幫助,間接帶來效果
  • 酵素飲本身大多是液體,飲用時自然也等於攝取了大量水分,而充足的水分正是改善排便不順的重要因素
  • 在亞洲(包含日本、韓國、台灣),大眾對「發酵產品」接受度高,加上廣告行銷將酵素包裝成「神奇功效」,因此容易產生心理暗示,進而覺得真的有效。

📌酵素確實是身體不可或缺的「消化輔助工具」,但額外補充酵素並不能有效解決排便問題,仍然要仰賴補充足夠水分、膳食纖維以及養成規律生活的好習慣。

多吃哪些日常食物可以幫助排便?

日常多吃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改善排便?

要讓腸道維持順暢,其實並不需要依賴特別的偏方,關鍵就在於調整日常作息與飲食習慣。

 

最簡單的做法,就是多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,例如 芭樂、奇異果、帶皮蘋果、香蕉、地瓜、花椰菜,這些都是台灣常見又容易取得的選擇。

 

同時,適量攝取發酵食物,並確保每天補充足夠水分(約 2000 c.c.),就能讓腸道蠕動更順暢,減少排便不順的困擾。

 

換句話說,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才是真正維持腸道健康的王道。

天然高纖蔬果的選擇

想要改善排便不順,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注重日常飲食的攝取。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、刺激腸道蠕動。

 

台灣常見食材中富含膳食纖維的高纖蔬果如下:(每100 公克)


蔬菜類

  • 高麗菜:1.3g
  • 空心菜:1.8g
  • 菠菜:1.9g
  • 花椰菜:2.0g

水果類

  • 香蕉:1.6g
  • 梨子:2.1g
  • 芭樂:3.5g

種子及根莖類

  • 紅肉甘藷(地瓜):2.4g
  • 奇亞子:29.7g
  • 山粉圓:57.9g

【資料來源: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(新版)

 

理論上,成人每天需要攝取 25–30g 膳食纖維。但現實中,一般外食族往往只能吃到約 1/3 的量,要達到標準其實非常困難。以常見飲食來看:午餐便當裡的青菜煮熟後大約只有50g,晚餐約150g,搭配一份約200g的水果,合計下來仍然不太足夠。這也是為什麼「排便不順」逐漸成為現代的健康議題。換句話說,除了要多吃蔬果之外,更需要在日常飲食中 刻意調整習慣、大幅增加蔬菜比例,才能讓腸道維持長期健康。

發酵食物也有幫助?

除了新鮮蔬菜之外,發酵食物也是幫助腸道健康的重要夥伴

 

像是優格、泡菜、味噌、納豆,這些經過發酵的食物,含有益生菌或益生質,可以幫助腸道菌相平衡。當腸道裡的「好菌」增加時,不僅能減少脹氣與消化不良,對排便也會有間接的幫助。

 

📌不過要提醒的是,發酵食物的作用比較偏向「優化腸道環境」,才能和膳食纖維相輔相成。因此,日常飲食可以適度搭配發酵食物,例如早餐來一杯無糖優格,或搭配味噌湯、泡菜,會讓腸道本身更健康。

水溶性跟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比較

水分及膳食纖維的補充

膳食纖維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營養素,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、增加飽足感,讓糞便柔軟並容易排出,還能增加糞便體積,幫助排便更順暢。

 

一般台灣成年人的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約 25 公克,但實際上,19–44 歲族群只有大約一半的人能達標。換句話說,在台灣主力的外食族,普遍存在纖維攝取不足的情況。因此,更需要多加留意飲食習慣的調整。【資料來源:106–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】

 

膳食纖維大致可以分為2種類型:

  • 水溶性纖維:常見於燕麥、蘋果、柑橘、秋葵、豆類等食材。它能吸水並在腸道內形成膠狀物,使糞便柔軟、排出更順暢
  • 非水溶性纖維:存在於糙米、全穀類、花椰菜、地瓜葉、堅果等食物。主要功能是增加糞便體積、促進腸道蠕動,並提供較強的飽足感

📌 2種類型缺一不可,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最好能均衡攝取,才能讓腸道維持穩定健康。此外,膳食纖維必須搭配足夠水分才能發揮作用。建議每天至少補充 2000 c.c. 水分,再配合規律作息,才能真正調整好身體狀態。

排便不順常見問題FAQ

即使文章裡已經解釋了排便不順的成因與飲食要點,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仍會遇到各種疑問。以下整理 4 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,幫助你快速找到對應的解答。

Q1:排便不順 = 便祕嗎?

不完全一樣。便祕通常指的是比較嚴重的狀況,像是「一週排便少於 3 次,或每次都很困難」。而排便不順的範圍更廣,不只次數太少,像是上不出來、大便變細、排不乾淨,甚至明明有便意卻拉不出來,都算在內。

Q2:每天都有上廁所,但卻覺得上不乾淨,是什麼原因呢?

這種情況常見於腸道蠕動不佳,膳食纖維、水分攝取不足。有時候壓力太大、上廁所的坐姿不良(邊看手機),也可能導致。如果這種狀況持續超過 1 個月,建議還是找醫師檢查,會比較安心。

Q3:一個禮拜沒大便會怎樣?

如果真的超過一個禮拜沒有排便,腸道內的糞便會變得又硬又乾,不但更難排出,還可能引起腹脹、食慾下降,甚至增加痔瘡或腸道阻塞的風險。遇到這種情況,一定要立即調整作息與飲食,必要時及早就醫。

Q4:幫助排便的食物有哪些?

可以先嘗試吃奇亞子&山粉圓這種富含膳食纖維成分的食材,日常飲食則可多搭配花椰菜、菠菜、空心菜等青菜,水果方面則推薦芭樂與梨子。只要固定每天補充適量,就能幫助改善排便不順。